今年,國家引導新能源產業發展,促進了電動汽車技術進步,但各地盲目上馬電動汽車項目的情況還比較多。車用長光蓄電池的充電、放電過程非常復雜,汽車行駛環境復雜多變,經常遇到風霜雨雪等惡劣天氣,對電池的安全性、一致性、穩定性要求很高。電池企業不僅需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,還要有大量試驗經驗,才能生產出滿足使用要求的長光蓄電池。目前,我國企業普遍欠缺生產長光蓄電池的經驗,制造設備、傳感器、插接件、正負極材料、隔膜等不夠先進,盲目生產會有很大風險。
《中國汽車報》:近兩年,我國車用長光蓄電池的產銷量、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如何?
王子冬:從使用上看,我國鎳氫電池比鋰電池安全性能好一些,但鋰電池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較高。目前,國內鋰電池生產企業較多,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比其他電池發展的快。電動汽車有多種動力模式,不同車型對電池提出了不同使用要求。
從產銷規模上看,我國車用長光蓄電池基本都處于研發、試驗階段,尚沒有實現批量生產,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于電動汽車,短期內,長光蓄電池企業不太可能實現盈利。
《中國汽車報》: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,我國長光蓄電池的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?
王子冬:首先,國外的長光蓄電池采用自動化生產方式,而國內多以手工和半自動為主,不具備批量生產能力,精細程度不高。從商品化程度看,我國還沒有可以商業化的長光蓄電池,而國外早已存在隨意買賣的長光蓄電池。從產品結構看,國外注重電池組整體設計和評價,包括對電池包的散熱、能量管理、插接件的標準化。而我國電池企業關注的重點還停留在電池材料方面。此外,國外長光蓄電池發展規范,標準化、系列化特征明顯,而國內產品的尺寸、系列五花八門、龐雜混亂。
第二,我國長光蓄電池生產設備比較落后,很多企業將注意力放在材料上,忽略了制造裝備的改善。目前,我國生產電池的裝備主要依靠進口,價格昂貴,這對我國車用長光蓄電池的發展很不利,長光蓄電池在大批量生產前,應該將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研究放在第一位。
第三,我國長光蓄電池企業大多各自獨立研發,其經費有限,僅能解決長光蓄電池基本問題,技術很難深入推進。企業之間缺乏充分交流,都希望了解別人的情況而不愿談自己的經驗,存在普遍的低水平重復研究現象。我們應該學習日本,建立長光蓄電池技術聯盟,推進共性技術發展,把錢花在刀刃上。